English

美国人眼中的三场战争

1999-05-04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朝鲜战争、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,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美国对外用兵规模最大的3场战争。朝鲜战争持续3年,用兵44万,美国官方统计美军死亡、失踪54246人;越南战争持续14年,用兵55万,美军死亡、失踪58209人;海湾战争用兵44万,43天解决战斗,美军阵亡146人。3场用兵规模相近的战争,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。

1991年的海湾战争,是一场当代军人从未目睹过的战争。拥有5000辆主战坦克、5000辆步兵战斗车、3000门100毫米以上大口径火炮、760架作战飞机的伊拉克百万大军,经过5个月全面封锁、38天空中突袭、100小时地面战斗,顷刻土崩瓦解。如此庞大的军事力量又如此迅速地崩溃,战争的双方都没有想到。

普遍的结论是: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,正在改变传统的作战方法。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,极大地改变了作战样式和战争结局。还有更进一步的说法:今后的战争,都将以海湾战争的模式进行。

最先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结论面前清醒过来的,似乎还是美国人自己。

1992年4月,关于海湾战争的最后报告——《海湾战争》公开发表。

9个月的时间里,报告做了不少改动。改动最大的,就是关于高技术武器的作用。初步报告中那些过分夸大的不实之辞,在最后报告中被逐一纠正。

最后报告特别指出:精确制导武器不是突然出现的尤物。巡航导弹70年代中期就开始研制。F一117隐形战斗机80年代初就已制成。海湾战争也不是头一次运用这种武器的战争。精确制导武器初露端倪是在50年代初的朝鲜战场。

60年代的越南战争,精确制导武器使用更加广泛。1965年,“百舌鸟”式反雷达导弹投入使用,使越南北方的防空雷达和炮瞄雷达遭到严重破坏。与此同时,各类高技术传感器也在越南战争中投入使用。

为扼断越南人民军的交通线,从1969年11月到1970年4月,美国空军每天出动300—400架次,集中轰炸老挝境内的“胡志明小道”。一种叫做“白房子”的远距离传感系统投入使用。整个胡志明小道区域内都撒下了这种被形容为“陆上声纳浮标”的东西。这种罐头盒状的传感器能探测到周围车辆行驶所引起的振动,然后用无线电发出信号。在空中飞行的AC-130E电子侦察机接收到信号后,立即计算出车辆的准确位置,然后引导武器系统进行攻击。这些传感器曾使越南人民军损失巨大。每往前方运送1吨物资,就含有5吨物资损失的代价。

美军在越南战场拥有的技术优势如此之大,以致“把越南炸回石器时代”的喧嚣反复出现于政府和军方的宣传之中。

然而,美国人却被打败了。

另一场武器系统差别更大的战争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: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。

1950年的朝鲜战场,美军一个军拥有坦克430辆;而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初入朝的6个军,一辆坦克也没有。美陆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,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;当时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,12门山炮。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,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;而我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,才使入朝部队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,勉强装备到营,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、军号、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。

空中力量则更无法相比。美军空军在朝鲜拥有1100架作战飞机。志愿军当时别说作战飞机,连防空武器都极端缺乏。面对美军1100架作战飞机,入朝作战之初志愿军只有一个高炮团,36门日制75毫米高炮,还有12门留在鸭绿江边保卫渡口。

中国人民志愿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艰苦奋战,硬把美国人打回到谈判桌前。

在朝鲜战争、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这3场战争中,恰恰是美军与对手的武器水平差距最小的第3场战争,被宣扬为高技术武器起到决定性作用,美国人该怎么从这个谜团中走出来呢?

正是为了诠释这个谜团,才有了前面说到的那个“最后报告”。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在报告中列举了美军致胜的数个“得益于”:得益于对方的孤立、得益于盟国的支援、得益于独特的沙漠环境、得益于战争发生时间、得益于长时间的战前准备。其中,没有一条提到得益于高技术兵器。

高技术兵器赢得海湾战争的论点,在美国也不攻自破。

到底是什么因素使美国人在海湾取得空前胜利的呢?

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国际政治形势已似一盘错综复杂的棋局。能否纵横捭阖、游刃其中,对现代领导人的能力与见识都是重大考验。

萨达姆说要让海湾变成第二个越南。他却不了解越南之所以成为越南的那些外部条件。

越南背后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。中国政府和人民不惜重大民族牺牲,先后向越南派出共30万人的防空、工程、铁道和后勤保障部队,并从武器、弹药到粮食、被服等提供了巨额无偿援助。在战争的严重时刻,中国政府严正声明: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广阔后方,7亿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盾。

在这种国际环境中进行战争的美国,不得不对自己的行动加以限制。1964年8月到1973年1月历时8年对北越的空袭,千炸万炸,却不进入距中越边界40公里内的“轰炸禁区”。约翰逊总统自嘲道,“没有我的命令,他们连一所厕所也不敢轰炸”。

当我们从全局通视这场战争的时候,谁还能够说越南战争的胜利仅仅是越南的胜利?

朝鲜战争同样如此。

海湾战争中的伊拉克又是怎样营造自己的战略地理环境的呢?

萨达姆第一个就抛开了原来的主要支持者和武器提供者苏联。他的行为使达成反对他的国际共识变得轻而易举。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评价说,“如果莫斯科支持伊拉克,美国的选择自由将受到严重制约”;“苏联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,其重要意义怎么估计都不过分”。国防部长切尼说:“伊拉克在政治上十分孤立,联军的空袭作战不会引起邻近大国的干预,而美国在其他地区作战往往要考虑这一问题。”

伊拉克与大国关系如此,与邻国的关系更糟。

北面的土耳其切断了伊拉克的输油管,允许联军利用土耳其的机场和基地攻击伊拉克。东面的伊朗与伊拉克打了8年战争,交恶更深。战争期间所有伊拉克飞往伊朗避难的飞机和飞行员都被悉数扣留,战后也不归还。西面的叙利亚长期以来也是对手,它派出一个装甲师参加以美国为首的联军进攻伊拉克。南面的两个邻国,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,沙特阿拉伯则邀请美军大规模进驻,成为联军攻打伊拉克最大的前进基地。

这就是伊拉克的地缘政治环境。既无大国支持,又与邻为壑,只剩下“四面楚歌”四个字。如此环境中奢谈把海湾变成第二个越南,无异于天方夜谭。而在海湾战场大打出手的美国,则再也不存在朝鲜战场上的38度线和越南战场上的17度线了。

摘自《世界军事》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